卓信企业

卓信企业
400-033-6626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在什么情况下,公司必须缴纳注册资本?

2022-10-12 11:35:53 801 来源:卓信企业

导读 公司注册资本现在是认购制,不需要验资实缴,但如果必须实缴,通常有以下方式: 实收注册资本主要有四种方式: 1:直接实收货币。直接将股东账户转入公司账户,注明投资资金已到位。如有上市计划,应出具验资报告。 2.预付款。找中介机构预付款是一个巨大的税大的税务风险,因为预付款意味着拿出钱,许多公司的注册资本是数百万,如此大的税务漏洞使税务难以记账。 3.固定资产入账实缴。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房地产、机械设备、土地、车辆等股东固定资产可以实收,相当于实收货币。

公司注册资本现在是认购制,不需要验资实缴,但如果必须实缴,通常有以下方式:


实收注册资本主要有四种方式:

1.直接实收货币。直接将股东账户转入公司账户,注明投资资金已到位。如有上市计划,应出具验资报告。

2.预付款。找中介机构预付款是一个巨大的税大的税务风险,因为预付款意味着拿出钱,许多公司的注册资本是数百万,如此大的税务漏洞使税务难以记账。

3.固定资产入账实缴。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房地产、机械设备、土地、车辆等股东固定资产可以实收,相当于实收货币。

4.实收知识产权。这是一种操作风险相对较低的实收方式。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性财产进行估价和转让;但法律、行政法规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在我国的 公司法 第二十七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性财产出资。但法律、行政法规定不得作为出资财产的除外,应当对非货币性财产进行评估、核实,不得高估或者低估。公司注册实缴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实收是通过知识产权完成的。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用知识产权完成实收有五个好处:

1 、无货币实收:对于需要增资扩股的新企业和企业,可以100%投资知识产权,即缓解货币资金不足的困难,将货币资金投入企业日常运营或新技术研发,快速促进企业发展。

2、 涉及到风险赔付时不需承担认缴法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2月颁布了公司法中俄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司解散时,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股东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并且财务上没有抽逃资金的漏洞,相对于货币垫资更加安全。

3 、招标和资质升级优势:企业参与招标项目时,招标人和建设委员会对企业的实收资本和净资产要求较高,净资产是企业实力的象征。

4、 合资经营的杠杆优势:具有知识产权但资金不足的法人组织或自然人,可以通过合资企业将知识产权投资公司。

5 、节约企业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12号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67条,知识产权评估增资后,可摊销至公司管理费(至少10年),合理节约企业所得税(如5000万,按10年摊销,每年500万可纳入公司管理费)


在什么情况下,公司必须缴纳注册资本?

1.上市公司、三板或四板企业对外投资部分实收

2.公司成立时认缴的,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时间已到。例如,公司章程规定,公司成立后三年内实缴,第三年末实缴到位。如果实收不到位,公司可能被列为异常经营。此时,消除此异常,要么实收到位,要么修改公司章程以延长投资时间。

3.已实缴但又抽逃资本的。抽逃资本,不要幻想通过会计技巧来处理。

4、未实缴完毕,但对外的义务超过了实缴部分,或超过了认缴的注册资本。比如认缴资本100万,实缴20万,债务100万,股东应当有义务对未实缴的80万进行实缴或在未出资的额度内承担相应义务。


接下来,卓信将详细介绍注册公司的实收流程:投资流程


注册公司实缴资金流程

1、全体股东身份证复印件;

2.企业居住证(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复印件);

3、拟定企业名称;

4、拟定公司经营范围;

5.拟定股东之间的投资比例;

6.实收资金到位:(1)以货币出资提交银行对账单。(2)非货币出资应当提交法定评估机构评估的报告和符合法定评估条件的财产转让程序。以新建或新购买的实物为投资的,不得进行评估,但应提供合理的评估证明。建筑以项目决算为准,新采购以发票金额为准;

7、验资机构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验资后,验资机构应当出具验资报告,并将验资证明材料和其他附件提交给客户作为注册资本的依据。


离岸百科

公司注册 银行开户 国际税务 全球商标 跨境秘书 海外移民 公证认证

解答香港申请的商标在大陆能用吗

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具有辨识度和品牌价值。香港拥有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能够切实保护企业的商标权利,有效打击各种侵权行为。一旦商标在香港注册成功,商标拥有人将获得独家权益,可得到法律上的保护,有效防止他人抄袭或盗用等侵权行为,从而避免企业商业利益受到损失。

1
2024-04-18